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市场需求减弱而竞争加剧的严峻考验。当下,质量问题不但成为中国制造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绊脚石,更决定着企业能否在剧烈的市场变革中存活下来。而摆在企业面前的当务之急是,不仅要补足以前因为种种原因落下的质量意识,而且要以合理合适的方法努力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。
质量管理信息化,企业的必修课
质量管理的概念从提出到实施已经有100年左右的历史,发展至今,世界上已经有很多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质量管理部门。质量管理在国外的发展已经非常完整,一方面是专门的理论、算法的发展,另一方面是体系的发展。中国因为种种原因发展是不完整的。比如ISO9000虽然在中国很流行,但实际上它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。然而,随着国外的优秀企业进入中国,中国企业必须在各个领域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,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亟需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。
目前,中国企业面临的质量管理现状是:质量管理基础虽好,但仍以事后检验控制为主,质量和研发设计两层皮;大量的质量数据以纸质记录、分散保存在各个环节,无法保证完整性和连贯性;数据处理方式过于简单,未能进一步发掘出数据价值并转化为决策信息;信息传递方式落后、速度慢,无法满足准确、快速决策;与供应商进行协同管理质量难度大,无法真正落实全面质量管理;客户投诉处理过程管理困难,难以满足客户的要求,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快速响应市场,降低成本,追求利益最大化。
当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时,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,必须尽快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质量管理,高标准地建立数字化质量管理系统,以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产品实物质量的持续改进,最终提高用户的满意度。由此,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企业质量管理流程,整合企业质量管理资源,实现质量信息的迅速传递和响应,实现质量管理的协同运作和质量数据的科学分析,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制造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。
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
产品从设计、采购、制造、测量检验、售后服务直至改进完善,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水平都决定了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。CAE厂商的“QMAX质量管理信息系统”,从企业全局控制的高度和企业价值链、供应链的角度出发,提供了“从供应商的采购直到销售反馈”全过程、多维度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的解决方案,帮助企业构建网络化、自动化的实时质量监控平台,帮助企业由“事后堵漏分析”向“立体、实时预防监控”的管理模式转变,并且从多角度深入发掘质量信息,为企业决策层、管理层及操作层提供全面的决策信息服务,并可延伸至整个供应链应用,成为企业迈向卓越质量模式的推进器。比如,面向复杂产品制造的质量信息化解决方案,就以“知、控、管、谋”为建设目标,实现企业质量管控体系的持续改进。
可知:通过先进的数据采集及系统集成手段,实现对企业产品设计信息、工艺信息、生产加工信息、装配信息、售后反馈信息等质量信息的快速采集与管理,达到信息的可知。
可控:通过对关键过程进行规范与控制,实现对外购外协件、生产加工过程、装配过程、审核过程及售后反馈过程的质量状态进行有效的管控。
可管:对于过程产生的数据、经验信息进行结构化的组织与整合,实现面向产品的经验库系统,促进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、质量数据的查询与追溯;通过协同监控与管理层,实现对质量目标、体系运行状态、质量成本状态、供方质量状态、质量问题状态的可视化、数据化管理。
可谋:质量评估与考核的数据,来自于系统各个底层模块,对可视化、数据化、科学化决策提供支持依据。